南京大学,生日快乐!
人气:852时间:2022-05来源:【深圳餐饮票】
有一种注定的相逢
叫做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金陵
有时
热爱无形
它可能是无数场挑灯夜读背后的信念:
“南京大学,等我”
有时
思念有声
它可能是南京地铁里的一段问候:
“请从列车前进方向左侧车门下车,
南京大学120周年华诞邀您共襄盛举!”
是啊
120年了……
整整两个甲子
旅程很长,故事很多
自时间的洪流里
她
款款而来
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
浸润钟山之崇,玄武之静,大江之雄
南京大学这四个字的背后
有着无限韵味
想要一睹她的古朴厚重
让我们从汉口路22号出发
静静矗立一百多年的北大楼
是南大当之无愧的地标建筑
它是无数毕业生照片里的背景
也是无数青葱回忆的见证
对每个南大人
这里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或多或少、说不清道不明
但就是能触动心底最柔软的一块
在一位校友的笔下
这种缱绻化成了诗行
“常青藤攀满了北大楼
是藤呢还是浪子的离愁
是对北大楼绸缪的思念
整整,纠缠了五十年
……”
这篇诗作叫做《钟声说》
这位校友的名字是:
余光中
南园八舍
凝结了太多南大人青春的惆怅
“梧桐苍苍,南园芬芳”
那些年的南大爱情故事里
有八舍的姑娘
还有从珠江路走到北京西路的男生
想要体味幽远沉静
仙林校区是上佳选择
“远”绝对是名副其实
在地铁二号线上几乎要坐到终点
“静”也是恰到好处
依山傍水处
坐看满天星
美好的一天
从急匆匆的早八开始
仙一仙二
读作教学楼,写作迷宫
回环曲折的楼道
交错相间的平台
曾经让多少新生“迷失其中”
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
在藜照湖畔停留
那是去杜厦图书馆自习的学生们
键盘敲击、落笔沙沙
书海茫茫里
莘莘学子就是最好的风景
学累了
平均百步一只猫可以撸个尽兴
当然
作为远近闻名的“九乡河动物园”
还有白鹅、野猪、狐狸等等随机解锁
爬上南雍山与星空对话
到“黑匣子”剧场看一出好戏
在炜华运动场来个酣畅淋漓的夜跑
漫步香雪海沉浸于亭台水榭之中
南大的美
就是自然而然的不期而遇
重拾记忆里的温暖
回到学府路8号浦口校区
满塘芳荷依旧生香
音乐台上吉他奏响
思源图书馆、百年纪念亭、“南京大学星”雕塑
玉辉楼,八角楼,科学会堂
不知留下过多少青春的足迹
若要感受最前沿的脉搏
那就一起搭乘高铁沿着长江顺流而下
来到烟波浩渺的太湖之滨
太湖大道1520号
这里是百廿南大新引擎——苏州校区
环抱庄里山,东滨九曲河
处处风景、面面俱到
踏入南京大学的校园
于她安静的怀抱中游弋
在她深邃的意蕴里穿行
所谓“心动”
就是18岁的年少青葱
遇上120岁的优雅从容
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
120年了
时间从未模糊她的面容
其中的年年岁岁
都真实而鲜活
溯回
那是1902年
时值民族危难、救亡图存
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三江师范学堂
开启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新篇
三江师范学堂和诞生于1888年的汇文书院
是南京大学的两个源头
从“两江师范学堂”
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
再到一度雄踞亚洲榜首的“国立中央大学”
虽校名更迭、校址迁移
然学脉绵延、弦歌不辍
1937年
在抗战的硝烟里
学校举校西迁
全体师生携图书设备、历史文物
甚至是农学院的牲畜、医学院的标本
怀抱坚定信念、踏上漫漫前路
1947年的今天
渴望和平解放中国的南大师生们
紧挽双臂
进行了一场团结自救的斗争
用赤诚之心和另外几所学校一起
发起了五二〇爱国运动
也开辟了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后来
为了纪念这场伟大的运动
这一天被定为校庆日
“520”
也成为南大人
对祖国最浪漫的告白
1950年
学校正式更名“南京大学”
踏上新的征程
一本书,一株雪松
一对金陵辟邪
一个由“南京大学”的艺术字体所组成的圆形图案
点缀于燕盾
共同构成了南大人再熟悉不过的校徽
它不只是个标识
更是一种精神的写照
摊开的书本托起雪松
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3名两院院士等各类英才汇聚于此
16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三三制改革
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六大新生书院
让“大先生”领航“大学生”
“近距离听院士讲课?”
“文科生也能听得懂的天文课?”
院士天团领衔的 “科学之光”课程
点燃每个人心中向往科学的火种
从第一个地学系
第一个气象学系
第一个西洋文学系
到第一个C9高校人工智能学院
走过风雨
南京大学
开创了多个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
路漫漫其修远
那种名叫“南大”的不懈求索
百廿传承
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暾”,指的是初升的太阳
校歌里的这一句
恰如其分
就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
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
正在轨运行
效法羲和驭天马
志在长空牧群星
“羲和号”的科学与应用系统
正是出自南大人的建设
6位“两弹一星”元勋
4位“改革先锋”
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首批“七一勋章”获得者
向着光、成为光
一代代的南大人
从未停下追逐的脚步
“我们中国人民
有志气、有力量
克服一切科学技术上的困难,
去打开这个无比庞大的热库,
让它为人民所利用……”
曾在南京大学工作奋斗的李四光
海外学成归来后
将一生所学奉献给深爱的祖国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帮中国摘掉“贫油”帽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
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怀着这样的信念
南大物理系教授程开甲院士
将自己投身于
西北荒无人迹的核试验基地
从此“消失”20余年
如今
南京大学的留学归国青年
以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
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
在海外学成后回国投身科教事业
坚持立德树人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在各自岗位上
努力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49年10月1日
世界东方冉冉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设计灵感的绽放
正来源于南大校友曾联松
“我就是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喊一嗓子’”
1978年
《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
发表南大教师胡福明为主要作者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像一声春雷
推动了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1983年5月
南大老校长匡亚明
提出加快建设全国50所重点大学的建议
开启了上世纪90年代
“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先河
他强调因材施教、全面培养人才
成为新中国倡导通识教育的第一人
“大山里的孩子更需要我”
从南大毕业后
袁辉登上开往武陵大山的列车
如今已支教十载光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行知精神激励代代南大支教青年
坚守奉献、践行初心
自行设计我国第一座太阳塔
港珠澳大桥
引力波探测
首张黑洞照片
迄今最精确的银河系结构图
迄今最高精度的地球3亿年生物多样性演变历史
我国首次执行自主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
眺望无边海洋
放眼辽阔大地
仰望浩瀚宇宙
一个个大国重器、超级工程
处处都能看到南大人的身影
有人说
“南大,是我还没去就开始思念的地方”
也有人说
“南大,是我来过了就不曾离开的地方”
“你为什么要去上那个南大?”
答案可能很复杂
是炜华让人沉醉的晚风
是南园动人心弦的秋叶
是大礼堂前温柔的暖阳
是草地音乐节的激情洋溢
是露天电影的快乐美好
是通宵自习室里的刻苦用功
是深厚内敛的“南大紫”、沧桑厚重的百年鼎
答案也可能很简单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俯仰百廿,情怀不朽
百廿传承似藤连绵不绝
百廿奉献犹石自成伟章
百廿精神如鼎熔铸诚魂
万千思绪化作一句祝福:
亲爱的南大
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