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动战争按需制造新闻

人气:37时间:2024-08来源:【深圳餐饮票】

  新闻出版自由在美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美国政府通过不同途径和运用种种手段对那些不利于自身利益的“新闻出版”加以严厉管控,另一方面则根据自身利益需求“自由”制定新闻出版物,并大力鼓励这类“新闻出版自由”。悲乎?

  美国政府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制造“新闻”,以欺骗诱导国内民众和国际舆论,树立美国政府高大上的正义形象,并贬低其他国家在美国人心中的形象。这绝非我们臆说!

  有研究者发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美国由中立国变为参战国的过程中,主观倾向明显的新闻媒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争期间,美国政府视新闻媒介为良好的宣传机器,积极鼓动新闻从业人员介入政府的战争宣传。历史证明,这一时期的战争宣传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效果。“许多记者直接卷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中去了。一方面,美国记者们发现自己作为欧洲的战地记者成了军事检查的牺牲品,另一方面,他们又成了美国国内外宣传机器的代理人。”(赵慎珠慎重:《“九一一”事件与美国的“新闻自由”》,《新闻爱好者》,2002(3))

  为发动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美国加强了对国内媒体报道的控制,预设宣传基调,营造舆论环境。主要包括战前极力营造支持侵略伊拉克的舆论环境,战中加强新闻管制和战后进行亲美宣传。

  为了确保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正义性,美国曾于2002年初设立了直属白宫的“战略影响办公室”,后更名为“全球宣传办公室”,任务是策划一场宣传运动,将萨达姆描绘成倡导民主、深爱祖国的美国人的头号敌人,是对美国安全的最大威胁。美国媒体连篇累牍地宣传政府的“邪恶轴心”和“先发制人”的理论,罗织萨达姆的各种罪行,到处散布“萨达姆是暴君”“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牵连”、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消息,将这场战争描述为解放伊拉克人民的战争。为“赢得阿拉伯和穆斯林的心和脑”,美国加强对中东地区的媒体渗透,2002年4月,美国广播管理委员会推出中东广播网,节目定位在25个阿拉伯国家“促进自由和民主”。同年,由美国资助流亡国外的伊拉克反对派管理的卫星电视台“自由电视台”正式开播。2003年1月,设在科威特、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经营的地下电台“提克里特”开始播音,由美国操控、向伊拉克广播新闻和宣传节目的电台战前已达到6家。美国还向数千名伊拉克人发出劝说倒戈的电子邮件,详细介绍倒戈后的联系方法。(秦洪良:《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新闻自由》,《中华魂》,2006(4))

  据《纽约时报》的文章披露,美国政府“制假”的领域涉及伊拉克战争、机场安全、医疗改革、保护森林和湿地等众多领域。政府提供的录像制作得很有技巧,其中看似真实的“采访”和“记者”,“不露痕迹地夹杂在本地新闻中”。在大多数情况下,“记者”都不在新闻中说明他们为政府工作。有些报道旨在支持政府最重视的政策目标。他们通常采取采访政府高官的形式——提问是事先拟好的,回答是经过排练的。不过,采访中不会出现批评者,也没有暗示管理不当或有争议的内容。一些专栏作家撰文支持政府的政策,却没有透露他们接受了政府的报酬。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教育部官员承认,为了推广一个法案,他们不惜出24万美元的重金收买一个评论员,撰写有利于政府的文章。(任毓骏:《从布什政府所作所为看美国的“新闻自由”》,《新闻战线》,2005(5))

  又据2005年3月13日《纽约时报》的《布什当政:一个预制新闻的新时代》披露了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以及在众多领域内“制作新闻”的实例: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在有关美军攻占巴格达后的电视新闻中,一名兴高采烈的伊拉克裔美国人对着摄像机的镜头说:“谢谢你,布什。谢谢你,美国。”实际上,这则多次播放的电视新闻报道是美国国务院的“杰作”,画面中的伊拉克裔美国人只是个“道具”。(同上)至于伊拉克人民在战火中遭受的巨大苦难,数以千计的平民死伤的血淋淋的现实以及美军在战场上遭到的挫折美国公众几乎无从知晓。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军情报部队撰写文章,翻译成阿拉伯语,出钱收买伊拉克报纸刊登出来,借此提升形象。这些文章大多借以公正报道的口吻或用独立报道员的身份署名,内容包括宣传美军和伊拉克军队的工作,宣传美国帮助伊拉克重建的努力以及谴责反美武装等。伊拉克已有多家报纸刊登了数十篇此类文章,其中有“伊拉克人不怕恐怖主义坚持生活”这样的头版头条。(秦洪良:《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新闻自由》)